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七中學2017開啟省重招生新紀元
拼搏奮進的高2014級高三團隊
在逆境中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反擊成功,被稱之為“逆襲”。當這一熱詞被表達時,往往包裹著意料之外的驚喜感,但當“逆襲”成為“常態化”,又會創造出怎樣的美談和傳說?
依托“快速提升、低進高出”的教育教學質量,連年創造出了高考奇跡的十七中,早已成為蓉城教育圈中冉冉升起的優質學校“新星”。一批批的“青藤學子”以初升高入校時,尚不足重點線的分數和名次,在十七中“歷時三年終破壁,大江歌罷掉頭東”圓夢重本,開啟了自己全新的明亮人生旅程。
2017年,對于跨越式快速發展的成都十七中來說,又是一個新的紀元。成都市教育局批準十七中進入省重點中學批次招生與管理。這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校方突出辦學業績的充分肯定。學校也獲得了更高、更好的發展平臺。與此同時,十七中對于優秀學子們的持續吸引力,卻也讓校方遭遇了今年指標到校名額竟然未用完的“幸福煩惱”。
倡導“愛上中低學生才是真愛”的教育誓言
有人說,成績背后是文化。學生以成績“逆襲”圓夢常態化,在校長白太軍看來,重要原因在于:自強不息、執著向上的“常青藤文化”以及凝練出的學校精神,逐步內化為每一位師生學習和工作的內在動力元素。“以不平常的心,去做平常的事;以平常的心,去做不平常的事。”面對中低層次的學生,不埋怨、不抱怨,不拋棄、不放棄,踐行“愛上中低學生才是真愛”的教育誓言。
此外,學校發展的關鍵在課堂,為了找到最適合學生的課堂,十七中開展自信、自主、自省、自悅的特色課堂,提升課堂質量;而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的關鍵在于專業成長。合作共享的研修氛圍,反思交流的研修模式,依托課改培訓、更新教師觀念,堅持開展課例研究及小專題研究,借力教研資源、打造教研團隊,推薦學習資源、加強自學研修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水平,增強教師團隊的專業實踐能力,都促進了教師團隊的專業成長。
一所學校的管理,特別是學生管理對學校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嚴格之外,十七中管理的第二個特點是:精細。以“管理精細化,辦學精致化,學校精品化”為辦學追求的首要任務。同時,學校還采取了“中等生成才六大提升行動”。
即便在高考的重壓之下,青藤學子在校園中也絕非只剩下學習一件事。白太軍校長說:“沒有成績過不了今天,沒有素質,過不了明天。怎樣在學生今天的成績和明天的素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找到一座橋梁,考量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智慧。”
而成功的學校教育是要讓每一個學生既有看得見的分數,更有看不見的分數。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正是學生收獲看不見分數的重要載體。白校長表示,要讓學校既成為同學們求知的圣地,也成為同學們“憶得起青春,想得起母校,記得住師恩”的心靈港灣。
走出金牌學子的十七中,也成為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金牌學校
傳承著十七中精神,一屆屆青藤學子在國內國際的舞臺上綻放著自己的光彩。根據國際社射聯官網消息,在今年6月8日剛剛結束的射擊世界杯阿塞拜疆站首日比賽中,成都女孩彭心怡在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中奪得冠軍,而這位20歲的“神射手”正是從十七中走出的優秀校友。據了解,射擊射箭也是十七中的傳統特色項目,也是為學生多元成功鋪設的有一個重要路徑。射擊射箭項目自2006年啟動以來,累計獲世界、全國、省、市冠軍600多次。
鑄就“低進高出 ”丹心化作春雨灑
指標到校未用完 十七中遭遇“幸福煩惱”
今年的十七中和往年一樣,再次列出了一串長長的名單,每個孩子姓名后面的寥寥數字,卻能讓人瞬間讀出,學校教育教學方面的過人功力,和學生們在校內的自我超越及飛速成長。
肖云峰:3年前的中考成績曾經差重點線2分,而今則超過一本線74分;何常瑞,3年前中考成績距離重點線10分,而今超一本線69分......對于本校直升的學生,老師同樣給予全方位的關心。剛進十七中的時候,吳澤蓉的成績并不突出,此次吳澤蓉高考分數達到602分,對于吳同學來說,這三年來最大的收獲不僅在于成績的提升,更在于性格上的變化:“很多時候我有問題只會悶在心里,后來老師常常主動問我有沒有疑問,我也嘗試進行更多互動。如今,我的性格明顯開朗了很多。”
同樣實現“逆襲”的還有王佳麗。曾經“初中一個班只有40人,我排名35。”但今年高考,王佳麗超文科本科一本分數線近50分。她說:“我填報了電子科技大學外語專業。”又一艘夢想的小船即將從十七中的港灣揚帆遠航,王佳麗說:“我未來想成為那種,張口就可流利切換各國語言的人。”
謝麗瓊是十七中的優秀班主任,在她看來,責任心及認真的態度,是學校評判優秀班主任的關鍵。而同學們則記得每一個關于老師的溫暖細節:“每次考完試,謝老師都會挨個兒和我們談心。話題不止是學習還關于生活。”謝老師說,她也從這種師生互動中收獲了不少感動,她回憶:“孩子們讀到高二,我需請假,臨別之際,同學們以一個善意的謊言將我呼喚回教室,而等待著我的,竟然是孩子們精心準備的視頻以及卡片祝福。”
那么,在校長心目中優秀的老師是怎樣的?白太軍校長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白校長用華東師大葉瀾教師的“大境界、大愛心、大智慧”與老師們共勉,鼓勵每一位十七中老師,都應努力成為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與此同時,十七中也對學生們形成了更為持續的吸引力。在前期的指標到校生工作中,學校遇到了一個“幸福的煩惱”:竟然沒有完成479的指標到校生名額。據了解,今年學校被納入第二批次招生后,共有8個市級指標到校名額,但到最后,竟然還有5個名額沒用出去,包括排名第一的學生也選擇留在十七中。
陳鑫玲是十七中初三年級的第一名,她本可以進入四七九,但卻放棄了這樣的機會。陳鑫玲媽媽說:“479相對于十七中高中部而言,名氣是要大得多,但是進去以后,學習壓力肯定也會很大。”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負責認真的老師,都是陳鑫玲媽媽決定支持女兒選擇的關鍵。李佳怡是十七中初三3班的學生,成績在年級排名第三的她,同樣選擇繼續留在十七中。李佳怡說,自己因為任性,曾和班主任吵架,但是沒過兩天,班主任就主動和自己溝通交流打開心結,自此大家成了朋友。
以上種種,均讓校方感動且感慨,分析原因,既有學校的快速發展,低進高出的現實動力,也有家長和學生的理性選擇,最關鍵的是,學生及家長對學校認可度的日益提高。
對于名校,學生家長們或許早已仰慕,對于新校,很好的環境和硬件設施,也易讓家長學生一見鐘情,但對于十七中這樣硬件條件不是最好,名氣也不是最大的學校來說,學生和家長選擇學校,則源于一場逐漸深入的親情。三年時間,隨著老師對學生情感的付出,孩子們在收獲溫暖和精彩的同時,也會深深地愛上自己的母校。
博觀約取 厚積薄發 首次進入省重招生
預計中考分數達到省重線被錄可能大
2017年,成都十七中迎來了學校發展的新高度:成都市教育局批準十七中進入省重點中學批次招生與管理。這是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突出的辦學業績的充分肯定。作為一所老牌的市重點中學,在以中低生源為主體的不利情況下,高考成績能夠逐年攀升,把很多省重、國重都遠遠地甩在后面,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展望未來,白校長表示,進入省重批次招生后,對學校將是一個更高、更好的發展平臺。對全校師生的信心、精氣神將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提升。學生的學業基礎整體上也會有較大的改變,為學校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校師生將以更飽滿的激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靜心穩神、沉身實做,沿著“高中做精做優,初中做大做強”的發展目標闊步邁進,為成都教育實現“學有良教,品質卓越”的發展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2017年高中招生計劃:6個班,共300名,其中統招計劃282人(含指標到校生及藝體特長生),調招計劃18人。
歡迎廣大優秀學生到成都十七中修身、求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