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即,不少初三學生不免感到緊張和焦慮,嚴重者整天憂心忡忡,同學們應該在平時多做多練,而不是臨時抱佛腳,這樣在面臨考試不會的題型還是不會,是不會有一個凸顯的效果的,同學們應放下心理包袱,有意識地清理不合理信念,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輕松愉快面對中考。因為中考僅僅只有一次,希望同學們不要留有遺憾。
初中復讀生政策
1、按照本市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報考條件,18周歲以下的往屆初中畢、結業生,均可報考本市高中階段學校。然而,這并不是說每個“線下生”都適合再去考高中。教育局局長認為,對已經盡了力或潛力一般的考生來說,無論是從效果還是從時間上看,“復讀”都是失大于得。
2、相關老師認為,有幾類學生比較適合“復讀”,一是平時學習基礎較好,這次考試因意外原因發揮失常;二是具有學習潛力,只是領悟時為時已晚,準備時間不充裕;三是臨考時身體欠佳,造成成績非正常滑坡。能不能“復讀”,可用這次中考成績作參照系,分數接近高中錄取控制線的,就相對比較適合,再考的成功幾率也相對會高。
3、“中考復讀”是明顯有別于高考復讀的,而且“中考復讀”在辦學方面沒有高考復讀那么成熟,所以在哪些學生能夠明顯提高成績、如何選擇復讀機構、中考復讀與高考復讀的區別和應注意的條件等問題上,都存在著誤區和困惑,為此,家長和學生都應該了解相關信息后才慎重選擇是否復讀或者選擇哪個中考復讀學校。高考復讀對于多數人來說,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但是往往出于這種慣性思維,不少家長和學生把兩個復讀等同的看待和應對,這實際上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4、中考復讀不僅比較新,而且其自身有一些明顯有別于高考復讀的特點和特色,需要提醒學生和家長在決策是否中復的時候,格外注意。家長和學生一定要了解中考復讀的相關政策。首先是年齡的限制,超過17歲的孩子是沒有機會再參加中考的。其次中考復讀生總分是要去掉5分的,即每門課程減掉1分。所以對于復讀生來講要有思想準備,最后在參加統一錄取的過程中,在總分的基礎上減掉5分之后參加才能被錄取的。
5、從復讀來講,復讀機構都得向著新課標靠攏,不過家長和學生也不必過于擔心,更不要有顧慮。因為新課標從基礎知識和教材的總體體系來看,和原來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基本是一致的。僅僅是在教學的順序上有少量的調整。在聯系實際和能力考察方面有一些新的要求。
初中復讀學校如何選擇復讀機構?
目前,中考復讀機構具備一定規模,雖然數量并不大,但是隨著近年“中復”市場的逐步升溫,勢必將吸引更多的培訓機構進入。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惟利是圖的不良機構。因此,專家認為,在這個相對比較年輕的培訓市場中,讓家長和學生挑選出合適的中復班,也要擦亮眼睛。當家長、學生考慮要復讀的時候,先做理性的思考看看自身情況適合不適合復讀,一旦決定了要復讀,那么選擇什么機構特別重要。
現在的招生宣傳是很讓人眼花繚亂的,所以首先建議家長一定要實打實地到學校去做實地考察,了解得詳細一些,這樣有利于孩子這一年的復讀。選復讀機構首先要了解清楚復讀機構是否具有辦學資格以及學校的辦學年限。具體來說,對于社會力量辦學的復讀機構,應該檢查其是否具有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許可證是否經過年檢,里面有沒有中考復讀這個項目,三者缺一不可;其次,要看復讀學校的師資力量,環境設施,學生的中考成績,學校對復讀生思想引導和心理引導的關注程度如何等;再有,復讀班最好實行封閉式管理、全日制教學;最后一點,應該實行分層次分班教學,甚至可以考慮按科目開特長班。
另外選擇復讀機構時要“三看”:一看復讀機構在社會上的口碑;二看辦學單位的反饋信息(比如學生的考試情況);三看教師隊伍是否穩定,排課是否科學,是否交叉排課,老師的管理是否嚴格,班主任是否有經驗等。
“中考復讀”就近選擇優勢
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復讀學校的時候往往看重的是名氣和辦學實力,這樣的選擇并無不妥。但是結合實際的經驗,家長和學生很容易忽略地理位置上的考慮,而恰恰是由于只圖上知名機構,交通的不便和往返奔波,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甚至使一些學生半途而廢無法堅持到底。地理的因素很重要,比如一些學生家長咨詢了半天,但最后還是覺得地理位置太遠,不太方便。
如果沒有家長接送,每天長途奔波很容易使學生堅持不下來;另一方面中考復讀和高考復讀還不一樣,中考復讀規模不像高考復讀那么大,能夠覆蓋的周邊范圍有限。受規模、辦學住宿的條件限制,普遍還是就近選擇的比較多。
小編總結
現在國家也有很多扶持政策,對于中考失利的同學們,因自身目前成績不理想,不想上普通高中、也不想民辦高中、中職的初三畢業生,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就復讀,形式效果等同于高考復讀,但是還是要根據自身家庭條件已經同學們本身的一個學習成績做考慮,當然也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復讀對自己是否能夠達成效果。